第一百二十六章 玉奴-《大侠饶命》


    第(2/3)页

    期间,一商人似是留意到了沈鲤,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和同伴笑道:“好一个俊逸风采的少年郎。”

    “中原多美男子,诚不欺我也。”

    这伙商人,草原牧民打扮,带来的货物亦是家乡特产,进关后,一路南下,四处售卖,已经所剩不多,宛水城是他们最后一站。

    似乎读过圣贤书的那人道:“中原地大物博,人物风流,果然是地上仙国。想我草原……唉,真不能比,越比较越垂涎三尺。”

    “哈哈……王帐一面派人与北隋虚与委蛇,一面组织牧民训练、打造盔甲,不日王帐大军入关南下,这丰饶的中原大地,定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他们北隋官话说的极好,不仔细听,还以为是土生土长的百姓。

    “倒是有十几位草原上的勇士南下比试,希望不要打草惊蛇。”

    “你多虑了,中原的勇士经常游历草原,草原的勇士为何不可以来中原?”

    应是领队的汉子大笑道:“草原勇士能搏熊撕虎,最好给中原一点教训,将来两军交战,他们害怕了,我们可以少死点人。”

    商队里有老人摊开一张羊皮,上面画着山川地形,攥着笔,遥望宛水城,深思片刻挑选正确位置,画下一座城关,写上宛水二字,顿了顿,又在宛水二字以红笔画了个圈。

    地图绘制完,小心谨慎的卷起来,要知道这卷记载详实的地图可是直达王帐,交给那位拥有万古英雄气的大汗,草原的大汗,很快便是天下的大汗、天下的王。

    他又拿出书册,翻到新的一页,纸张空白,凝思片刻,开始记录这段路程看见的州军分布。

    呼了口气。

    最后落笔写下。

    “宛水城乃北隋商税重地,开战前,将之毁掉,或可增加一成胜算。”

    合上书册,躺在货车上,长笑道:“万古英雄气,遍数天下,唯有主上一人。”

    “小点声,旁边有人看你了。”

    他不以为意:“看就看呗,难不成去洛京告我一状?嘿,北隋朝廷乱糟糟的,只怕顾不上我这失意人。”

    此人原是北隋士子,连续五次考取进士不中,心灰意冷北赴草原,彼时草原群雄荟萃、乱战不休,如今的草原大汗见他能谋善断,便收到大帐中,果然,老人计策百出,运筹帷幄,助其一统草原。

    为了南下占领中原,老人亲自前来,绘制地图、查探兵马,以待将来。

    那位商队头领到老人旁悄声问道:“先生,进了宛水城我等是否拜访赵露清?”

    “赵露清?控鹰卫情报上野心勃勃的宛水城镇守将军赵露清?”

    “正是此人,其父还是铜钱会分舵舵主。”

    “呵,有点意思,赵露清不缺钱财,拜访时不必携带了。”

    “啊?先生,那该如何是好?”

    一路行来,多用钱财贿赂,倘若赵露清不缺,用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打动他?

    老人冷笑:“很简单,一句承诺便可。”

    “一句承诺?”

    “不错,裂土封侯的承诺!”

    …………

    又几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行至一座高山处,祝红妮忽然提议要去拜访一位前辈。

    “那位前辈是个很厉害的读书人,十几年前曾在朝中担任过礼部侍郎,后来因朝中纷争不断做不了实事,干脆辞官归乡,隐居名山。”

    北隋身居高位的读书人不同于南吴,多是儒家练气士。

    所谓出将入相、为民请命,正是北隋读书人毕其一生的追求。

    能做到礼部侍郎这般高位,必是极厉害的人物。

    沈鲤没来由想到南吴礼部侍郎王纯甫,假使换成北隋礼部侍郎,他跟谢令姜还真说不准搞得定。

    “这位前辈和祝家关系很好?”

    “与祝家关系一般,甚至缘于某件事,跟祝家闹的非常僵,但他是我爷爷的至交好友,既然路过前辈的隐居之山,理所应当拜访一番。”

    看了少年郎一眼。

    “你不愿意去就在山下等我。”

    其实两人并行到此,可以分别赶路了。

    有软猬衣在身,寻常山贼路霸根本奈何不了她。

    不过,仍说等一等她……

    女子心思,有时似海底针,有时浅显易懂。

    “我还是随你上山吧。”

    祝红妮顿时眉开眼笑:“你可不许因为稷下学宫的事,心不甘情不愿才陪我上山。”

    “靖节先生曾说,登山涉水,亦是一种修行。”

    “啊?!你也倾慕靖节先生?”

    一篇《桃花源记》名震天下,纵然是在北隋,也有许多读书人心心念念见靖节先生一面。

    “当然,靖节先生何等人杰?我怎会不倾慕?”

    “哈,既然你倾慕靖节先生,那我们便是好朋友。”

    调转马头往山上而去。

    有石碑立下山脚,此山唤作玉奴山。

    “山上多梅花,以前叫做梅山,前辈到此隐居后,改名玉奴。”

    玉奴是梅花的雅称。

    山脚向上走,就得下马了。

    不到半山腰,祝红妮汗珠连连。

    反观沈鲤,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

    “如此陡峭的山,你也不累?”

    “心静、力生。”

    祝红妮摇头道:“我已经非常心静了,依旧很累。”

    心静力则生,是对于金刚境高手讲的,源于道家,配合道家心法,亦能百邪不侵。

    “我这里有篇道家的小手段,你可以尝试一下。”

    “哦?好!”

    少年郎慢慢朗诵,祝红妮跟着经文调整呼吸,未几,果真气力恢复的快,登山也不像刚才那般累了。

    仅仅是一篇粗浅的呼吸之法,无他,强身健体罢了。

    但就是这篇呼吸之法,被收录进了星宿教宝库中,和其他呼吸之法相比,这一篇,功效格外显着。

    过了半山腰,沈鲤心里一动,仰头望去。

    悬崖上,一位粗布白衣的老者,注视着两人。

    祝红妮顺着沈鲤视线,看到老者,瞬间兴奋的挥手:“前辈!是我!是我!祝红妮!”

    老者大笑:“稀客、稀客,竟是祝家的小丫头。”

    绕路到达老者所在的位置,一片平地,盖了一件茅草屋,山泉水于一侧汩汩流出汇成幽潭。

    祝红妮尚是头一次来,好奇环视四周,见老者生活简单,忽然悲从中来。

    老者以泉水煮茶招待,见祝红妮伤心,笑问:“祝家的小丫头,怎么悲伤起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