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次考试感觉如何?”陈飞燕关心问道。 陈毅轩笑了笑,又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虽然我们考试前做了那么多准备。但是等我真正上了考场,我突然有了一种急迫和紧张感。” “试卷的难度很大,经史子集果然都涉及了。有些话语的出处,我都不知道。还有些考点比较偏门,我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阅览了。” 陈飞燕惊讶道:“这么难么?” 陈毅轩点头道:“难,很难。” 陈毅轩喝了一口姜茶后,他突然感叹道:“也难怪有些读了书的农门子弟,一辈子都中不了秀才的。” “光是经史子集这四大类的书,他们都没有条件接触,更不用说熟读深思和掌握了。” “现在世面上小小一本百家姓,就是二百文钱。这是很多户农民人家两三个月的收入。” 陈飞燕听了这话,下意识皱眉。 就打一户农民家庭一个月总收入是两千元。那这样换算的话,……一本百家姓不就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的购买力? 如此一算后,陈飞燕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在古代社会,读书的成本到底有多高了。 没有积蓄的农民想要读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们自己活下去都困难,他们怎么可能有那个条件去读书,去购买书本和笔墨纸砚。 更何况,找私塾老师的那笔束脩,就相当不菲了。 三两银子打底。一户农民家庭至少不吃不喝攒三年。 这种感觉又像是现代社会一些富裕家庭,把自家孩子送进师资力量雄厚的私立学校或者国际双语学校一样。刚入学的建校费,得大几十万。 而好多底层的普普通通家庭,根本就掏不出这笔钱。 明白过来自己丈夫小时候能读书,还一口气读到了十多岁,是有多幸运,陈飞燕就深深看了自己几个儿子一眼。 老大老二老三身体都不好。一个聋,一个哑,还有一个又聋又哑。 他们这辈子能娶个老婆,能有个孩子,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事了。 至于能改善家庭条件的孩子,只有可能是老四老五老六。 老四老五是双胞胎。 年纪越大,他们长得越来越不像。 陈飞燕一度怀疑,他们俩是异卵双胞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