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啊,你们新阳县的为何会在这里?” 新阳县的楚卒舔舔干裂的嘴唇:“上面来人,让我们去勤王。我母亲告诫我,肯定是项将军败了,这才让我们去都城。果然母亲是对的。” “但你们被抓了?” 新阳县楚卒垂头丧气道:“是呢,秦兵犹如天降,唰唰两下,就把我们给摁倒了。” “这算什么?你们是没见识到定安君的厉害!站在她面前,简直升不起一点反抗之心。” 新阳县楚卒赞同地点点头:“我母亲也是这样说。她说楚王年幼,如何治理天下?春申君他们坐视楚国饥荒横行,不值得我们卖命。她让我有机会就投奔定安君。” “也许……这是个好选择。” 附近看管的秦兵耳尖地听到定安君三个字,立即走过来。 “定安君和王将军在已经下令,不许杀俘。过段时日,许是会从稷下学宫派人来治理楚地。你们老实认命,不可对定安君不利!” 新阳县楚卒急忙扬起笑脸,讨好道:“大人,可会有巴蜀学宫的学子,来楚地为官?” 秦卒挑眉:“你知道的不少啊。” 新阳县楚卒笑成一朵菊花,语气难掩骄傲:“是我大兄,他在巴蜀学宫求学呢。” 秦卒一听,这算是半个秦国人啊,于是缓和语气道:“你大兄有眼光。现在巴蜀学宫,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新阳县楚卒眼睛一亮:“难道大人您是巴蜀郡的人?” 秦卒也跟着叹口气:“我哪有那么好的命哦。我是南郡的。” 两人一时间,竟有些同命相怜。 “当年,我邻居被征召入伍,主将投降,于是被贬到巴蜀。本来我们都以为他会死在巴蜀,没想到,走了狗屎运,过上了好日子。”秦卒酸溜溜道。 新阳县楚卒:“大人好歹是秦人,我们楚人更惨。棉花是封君们强令要求种的,当时许诺我们,棉布一定能换粮食。结果,他们不认账了,明明我看见他们的粮仓是满的。” 秦卒怒骂:“他们太不是东西了!我们郡守虽比不得定安君能干,但秦律完善啊,只要不犯大错,总是能活下去的。再在战场上立下几个功劳,有房有地,有奴仆。” 新阳县楚卒艳羡不已:“大人这次回去,定是能升好几级吧。” 秦卒嘿嘿一笑:“还行。你们楚国真是走运了,定安君救了不少战俘的命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