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二章 想不想做官?-《大汉封侯》


    第(2/3)页

    “大父,适才伯父所说的,孙儿以为有道理。”荀昭直起身来,看着荀益的眼睛说道。

    “哦。”荀益眉头微微一皱,颇有些费解的又看荀昭一眼。堂里众人,也都是一惊。

    “孙儿眼下年不过十岁,就算去了介山筵,比起学问,又如何比得过年长的。”荀昭一本正经的说道。

    “诸位大人心里,到时候自有公道,又如何会定要拿你和长者比较。”荀益只当是荀昭有些胆怯了,出声安慰。

    “那请问大父,这回让孙儿前去介山,要的是名还是官?”荀昭略停片刻。继续说道。

    “这……”荀益略微一愣,随即立刻回过神来,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自家孙子。

    “孙儿年岁尚幼,即便是学那甘罗十二岁为相,为那虚名,未免误了日后的学业,所谓揠苗助长,反为不美。”荀昭见祖父神情,心知已是说中。

    “不错。”荀益顿了一顿,又立刻点了点头,“你说的有理。”

    “若是只为名,孙儿请让筵席于大兄,荀昭自随父亲前往介山。”荀昭又道。

    “二弟……不可。”荀慎听荀昭说要将筵席让于自己,不禁心里一热,连忙起身相阻。

    “孙儿只不过是一孩童罢了,若没有额外的恩典,不能为官吏。此次前去,不列筵席,只是伴在父亲身边,听一听郡中诸贤的高论,有何不可。”荀昭抬了抬手,止住了荀慎。

    “即便发些议论,能说中最好,即使说不中,也只当我是一孩童,既不会落了我荀家的名声,也不会因为孙儿列了筵席,被别人笑我荀家凋落,无人可派。”

    “嗯。”荀益被荀昭说中了心事,顿时不禁坐下身来,沉思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如此说来,倒是我考虑不周,未免操之过急了。”

    眼下荀家人丁凋零是不假,可是各家各族,哪有不望着自家人丁兴旺的,荀昭的那一句“人丁凋零,无人可派”,着实是打在了荀益的心窝上边。

    荀益确实有意让刚刚十岁的荀昭去参加“介山筵”,荀昭虽然入学塾不过一月,可是近来所学所论,竟是连荀益也常常瞠目结舌。

    荀益哪里知道荀昭身体里面藏着一个萧衍,藏着比现在要多上两千年的智慧,只当是孙儿天资极高。这一番心思,约莫也就像是意外获得一块稀世的宝玉,若是不能拿出来给别人看,心里极是别扭。若有机会,自然要见人就炫耀一番。

    兴许是荀昭近日来的表现,让自己太过吃惊,一时间也是忘了他还只是个十岁的孩童,既然只是一个孩童,那自然可以有许多周转的法子。而各处的学集,各家带着年幼的子弟前往旁听,见一见世面,也是常见,若是年长的子弟,如同荀慎,荀积这般,已经可为官吏,自然是不便了。

    “真吾荀家孙也。”荀益静坐了半晌,忽得长叹一声,缓缓站起身来,先朝着门外走去。

    “那便按昭儿说的办吧。”又是一句话,轻飘飘的,从门外传了进来。

    “二弟……”听了祖父的话,荀慎便是知道自己也可以去了,可是这个机会,却是荀昭让给自个的,一时间顾不得失态,几步跑上前来,紧紧的拉住荀昭的胳膊。

    “二弟,这岂不是委屈你了。”荀慎知道荀昭虽然说的在理,可是不能以正名列筵席,定然是会少了许多扬名的机会。虽是可以旁听,但是却不像以正名列席那般可以畅所欲言,即便想贸然议论,也常被视为无礼之举,并不像荀昭自己所说的那样轻松。

    “大哥不必担心,小弟也并非不去介山。”荀昭笑了一笑,似乎并不放在心上。

    一边的荀积,轻轻的咬了下嘴唇,背过了头去。而荀立则是微微笑着看着儿子,像是丝毫没有因为儿子让出筵席而惋惜的模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