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英博物馆-《补命录》
第(2/3)页
大概的感觉就是“你们看,我们的地铁1863年就建成了哦,厉不厉害?棒不棒?”
这虽然带给英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但是老东西却也总是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伦敦的地铁故障,是经常的,故障的缘故也分为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人为,一个就是机械老化故障。
人为的是由于自杀等原因,总会很自然的导致伦敦的地铁暂时停运。通常,在英国出现自杀事故的时候,人们的表情上都会一脸悲痛。大约是觉得,这样的灵魂是无法升上天堂了。为这样的灵魂感到悲伤。
英国的抑郁症比例很大,这是大多数高纬度地区的通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高纬度地区,冬天的时候日照不足,抑郁症的发生又与日照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度假总喜欢去热带的岛屿,因为阳光确实能够让人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至于机械老化,都用了快两百年的东西了,发生故障是难免的事情了。对于这样的事情,英国人大多已经习惯了,甚至说可以是见怪不怪了。对于这样的意外情况,大家都是很包容的。
就像英国的手机信号,不可能哪里都覆盖到一样。
郑元礼一行人从出门开始算,到抵达了位于新牛津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总共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
已经是早上十点钟了,这个时间是巳正。
大英博物馆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藏品来自英国的一位爵士的私人捐赠大约捐了71000多份书稿和文物,后来许多英国人纷纷效仿,逐渐有了现在的规模。
大英博物馆由于主建筑建立的时间比较久远的关系是1840年建成的,从外面看起来,一根根巨大的石柱都有点发暗了,不知道100多年前是不是白色的。石柱上顶着刻着做学问的求知者们的浮雕,有认真学习,有激烈争辩,有做着实验,有好奇聆听的,他们的样子栩栩如生,就像是是一副19世纪的英国学术届浮世绘。
所以,大英博物馆曾经还有一个名字,叫作“求知者博物馆”。
郑元礼等人进入到一层博物馆的大中庭,比起外面的老旧的发暗的石柱,内侧应该是翻新过了,亮堂了许多。大英博物馆的展品虽然多,人也很多,仔细逛的话,一天之内是逛不完的。
可是,走马观花的话,大概能够赶的上中午去吃午餐。一路走走停停,看了英国因为历史原因从世界各地搜罗而来的展品。
大家老教授们都没有说什么,只是感慨,恩,能在一个博物馆里看到全世界这么多古老的文物,恐怕也只有大英博物馆了。唉。
最后,这声唉,总是加在他们每一句话的结尾。尤其是走到亚洲庭的时候,这声唉,就叹的更长了一些。
郑元礼明白,世间的风水轮转万物更替,都离不开天时的此消彼长。
如今的英国为了保持其美元最大世界交易中心的地位,不加入欧盟体系之中。但是,即时如此,他的国之根本工业也大幅度的退后了。依靠金融,始终只能带来少部分的金融寡头,工业才能创造就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英国年轻人普遍不再有了传统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因为很多人根本承担不起英国高昂的学费,早早的就去打工赚钱了。
在穿过了埃及庭的木乃伊棺材以及各种独特的丧葬文化之后,就到了英国的本馆。
英国的本馆没什么好看的,除去大量的书籍,文献以外,还有翡翠国宝翡翠王冠被暂时的放在这里。
这个王冠上镶嵌了二十三枚翡翠,本来英国是没有装饰翡翠的传统的。这是在印度殖民之后从印度采集而来的。其中,还有两枚翡翠是断掉的。因为,据说这枚皇冠曾经在19世纪末的时候短暂的失窃过,并被当时一名著名的侦探寻找回来。可是在找寻的过程中,两枚翡翠被窃匪掰断了。这对当时的英国皇室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可是时间能抹平一切。过了一百年左右,已经失去完整性的艺术品被他们捐给了博物馆。
除了皇冠之外,另一件较为有趣,似乎可能和英国皇权挂上钩的展品。是一只剑,理查一世的剑。这个名字对于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如果叫他狮心王,也许就有人能够知道了。也有传说这把剑,就是亚瑟王的石中剑,但这无据可考。但是,这把剑是800年前死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狮心王的剑,这是有据可考。
这是千真万确的。
结束了参观,大家都已经饿了,决定要去到泰晤士河边找家至少看起来还不错的餐厅吃个像样的午餐。虽然,英国人做菜的手艺不敢恭维,但是至少他们做汤的手艺还是可以的。
郑元礼跟随着诸位教授,缓步走出了大英博物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