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奏问国策,对答天下-《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2/3)页

    李方晨急忙跪坐下来,从李世民的神态来看,明显是要来一场君臣奏对。

    “朕问你,如何待民?”

    “开民智,定律法,得民益!”

    “何解?”

    “开民智,可使得民得以知礼教纲常,懂礼法;定律法,可使得民知何事可为,而何事不可为之,免祸乱;得民益,使得民益,受益者便会忠心拥护,从而避免争权之事发生。”

    李世民眉头挑起,忍不住问道:“使民得益朕还能理解,可这开民智为何放在首位?”

    李方晨拱手道:“父皇可知,民愚则国愚,民贫则国贫?”

    李世民微微摇头,“论语中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话你作何解释?”

    很明显,对于全民开智这件事表示并不赞同。

    虽然他也希望寒门崛起,但也是要把控在一定的范围。若是全民皆为读书人,难免会有一种无法掌控的感觉在心中慢咽。

    李方晨叹气道:“此话题,千百年未曾一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父皇意下如何?”

    似乎每一个穿越者都会碰到这种难题,愚民之策,都是因为一句话的过分解读不成?

    百家争鸣,大世之基,何时才可一观?

    一个是,民只可使之劳役,而不可使之知情。

    另一个,李方晨朗声解释道:“民:可使,则由之所为,使之自由,则可也;不可使,则教化之,使之知,使之致知,使之致良知,则可也。”

    哪怕李世民可以听懂其中含义,李方晨还是选择再次解读了一遍。

    倒是让身后的李泰为之大惊,忍不住问道:“二哥,此言当真?难道论语所著,当真有遗漏之处?”

    李方晨反问道:“断句之要,毫厘之谬,其意则千里之别!”

    千里之别!

    李世民心中震动,脸上也有些许失神,好半天才回神继续问道:“若真如此,我唐真要启民智?得民益?”

    李方晨点头,“世家控有书籍,才可家传万代。若是百姓人人皆有学识,我唐可传几代?”

    难以想象,李世民只好出声道:“此事容后再议,朕还有一问!”

    “父皇请问。”

    “大唐如何千秋万代,永世不朽?”

    或许,这就是每一位君主的心中野望吧?

    李方晨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传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