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锅底塘坡同样面临大兵压顶。 守卫在这里的新28师82团一个连,英勇抗击来犯日军,击退日军近700人的10次冲锋,双方在阵地前的拉锯式的反复争夺,阵地失而复得就有3次。最后还是因寡不敌众,全连官兵壮烈牺牲。 本多政材的两个师团,15000多兵力,却像螃蟹的两只大钳在逐步向龙陵收紧。 这只是日第33军“断一期作战”的第一步:夺回龙陵原先失去的据点,迫使第11集团军退出龙陵。 宋希濂的各部都打得十分艰苦。部队伤亡惨重,纷纷向宋希濂要兵。而宋希濂也早就无兵可调了。 仗打到再无援军的地步,可谓形势万分危急。 打了两个多月了,无数官兵流血牺牲换来的战果面临丢失。宋希濂只有向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要求增援。 卫立煌更加担心龙陵战局的恶变会影响到整个滇西战事,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但卫立煌又到哪里去要兵?他手中的总预备队早就被拉上了一线,第8军正在松山苦战,也是伤亡很大。卫司令只有请求重庆军委会把属于昆明防守司令部的第5师第200师调来龙陵。为了保证龙陵战局,他又令在腾冲的第36师结束腾冲战事后迅速南下增援。 9月6日,第200师从昆明火速赶到龙陵前线。 这是一支生力军,宋希濂立即命令第200师加入右翼作战,接替华坡、庙房坡、三关坡、锅底塘一带的防务。 9月7日,松山战事终于结束,滇缅路松山段打通了。 炮兵第10团、第7团的混合营带着8门榴 弹炮、4门野炮也赶往龙陵。困境中的第11集团军得到有力的增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