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徇私舞弊-《寒门仕子》
            
            
            
                
    第(3/3)页
    “这样吧,待科举的乡试大事一过,我就立即乘船北上,设法把你小姨娘和你弟弟给接回琼州。一家人,怎么可以久分呢?”
    “嗯……”
    当下而言,最重要的大事乃是开考在即的科举乡试,又怎能不予以重视呢?
    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靠得都是人才的驱动,若无才用,未来可就非常堪忧了。
    至于现在引以为豪的软实力,也就慢慢沦为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
    前世里的某大明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纪什么最贵?
    是人才!
    由此可鉴,才之重要性!
    齐誉深晓此中道理,自然而然,会把唯才是举定为是当下的第一要务。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科举之事,并没有想象中办得那么好。
    乡试的第一场,就出现了有迹可循的徇私舞弊行为。
    所谓的有迹可循,乃是指案首和第二名的‘策论’文章,出现了大篇幅的雷同。
    暂先抛去考试的实际内容不论,单说这个现象。
    很明显,当下存在着考前泄题的可能。
    要不然,逻辑上说不通!
    可是,问题出在哪儿呢?
    按照当朝的制度,乡试的题目都是由翰林院拟题和定题,妥帖之后,才会以密封的形式送达至地方使用。
    也就是说,出题权这块全都掌握在朝廷的手里,而不是地方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是哪一方泄漏的考题呢?
    是翰林院的主官?还是地方的礼房?
    目前,还有点说不太清。
    此乃大事,在没寻到足够的证据之前,确实不宜妄下定论。
    齐誉在权衡了一番后,决定亲自调查此案,无论涉及到谁,都必须作出铁面的严惩。
    要不然,科举的公平性何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