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乌奇当了二十多年的记者,见过许多的导演作品,可能如此清晰表达出来拍摄镜头那种隐晦意义的人…… 韩平是第一个。 短短几十秒的时间,用寥寥几个镜头,把人物在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表达得清楚,清晰。 偏偏视觉效果分毫不差。 不仅是他,有位来自荷兰的观众更是觉得这一幕镜头非常美,让他想到了梵高的名画。 “厉害!” 不自觉的,乌奇坐直了身体。 他觉得这部电影和他记忆中的内地电影不一样,自己很有必要认真欣赏。 而和他同样反应的人还有很多。 能来到这的影评人和其他剧组的人,非常专业。 韩平用这一分钟时间的镜头,让他们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别管电影来自哪里,它是真的有实力竞争金熊奖的。 乌奇在为韩平感到欣喜的同时,又在为《半边人》感到担心。 毕竟都是华语电影,又都那么优秀,双方相争,总有一方会受损。 很快,画面在一棵斜着着长的山楂树前定格。 翻山越岭的众人此刻终于停下了脚步,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了这棵树上。 韩平当初拍这一段的时候,其实花了不少心思。 他想要的是一种朦胧的感觉。 天气清朗,万里无云不行。 乌云密布,暗淡无光,看不见远景中被云山雾罩的群山也不行。 反正等了几天,他都没有找到那种想要的感觉。 一度,他是想改变拍摄计划的,也是恰巧,他在一场雨后的初晴之中,找到了背景群山如梦似幻的玄妙意境。 当时,他不敢耽搁,当即召集剧组人员,开始拍摄。 所以,此时此刻的群山,在所有人看来,就有那种如梦似幻的美感。 登高远眺群山间。 按照华夏人的浪漫情怀,此时此刻别管是吟诵诗句,还是引吭高歌,都符合此时此刻的环境与心态。 毕竟这画面真的太美了! 可偏偏,整个画面却添加了一层棕色滤镜,看起来有些微微发黄。 一下子让这画面中的山水自然和谐之意被破坏。 普通观众不觉得有异,一些影评人却看得眉头微皱。 为什么要在这个镜头中添加会破坏画面美感的滤镜? 把这种山间雾霭缭绕起,峰顶云烟缥缈间的景象正确表达出来不好吗? 当然,外国观众不懂华夏的意境,他们只觉得画面有些别扭。 可下一秒,他们就愣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