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遣将-《大明第一莽夫》
            
            
            
                
    第(2/3)页
    “杨师,果真被你给料中了。”
    就算他们看穿了那些乱臣贼子的阴险谋划,但是问题在于朝廷不得不尽快出兵平息叛乱!
    更别提这些反贼叛军异常骁勇善战,短短一月多的时间就连克数城,万一他们当真直奔京师而来杀到北京城下,且不说他们敢不敢这样做,只要局势崩坏到了这种地步,那大明王朝还有什么威望可言?
    只怕真个就会天下大乱了!
    所以必须要立刻调兵遣将前去平叛!
    调兵这一点好说,京军战兵不是已经恢复了战斗力嘛,直接调集个两三万大军,就足以剿灭这群该死的乱匪了。
    但是唯一的问题在于,当派遣何人为将?
    现如今这大明王朝,还真是挑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将领。
    保国公朱晖吗?
    这就是个虎父犬子,上次率军前去抵御蒙古,连蒙古鞑子的面儿都没有见到,他都敢直接一口气为两万将士请功,文臣缙绅自然不可能再让这种跋扈废物前去统兵。
    更别提这家伙前不久才恶了天子,直接都被皇帝陛下给变相抄家了,现在还老老实实地龟缩在家里面舔舐伤口,自然就更不可能统兵出战了。
    可是除了这个保国公朱晖外,其余那些勋贵也全都是清一色的纨绔废物,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难不成你让英国公张懋统兵出战吗?
    不可能的!
    所以思来想去,最后经过文武群臣的一致讨论,这件事情最后还是得交给那位坐镇山东的中山侯啊!
    中山侯恰恰就在山东,距离霸州也不算太远,要是立刻动身的话,可以迅速抵达战场,这才是群臣想要看到的。
    不过,朱厚照并不想看到这一幕,或者说他不想就这么落入那些奸贼的陷阱之中。
    “难道我泱泱大明,除了中山侯之外,就再无其他统兵将领了吗?”
    朱厚照扫视群臣厉声呵斥道。
    户部尚书韩文硬着头皮出列,苦心劝道:“陛下,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直隶绝不可乱,更不可任由反贼叛军折腾,必须要以雷霆之势尽快平定叛乱,震慑天下心怀不轨之人,否则……”
    “陛下,韩尚书所言极是,直隶绝不可乱!”吏部尚书王鏊同样出列进言。
    天官马文升已于日前正式致仕,并且极力举荐王鏊继任吏部尚书,朱厚照对此自无不可,毕竟王鏊的德行和能力有目共睹,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一名名九卿大员出列,支持调遣中山侯前去平叛。
    朱厚照冷冷地看着这些人,脸色铁青,面容平静。
    如果说先前遇到这种叛乱之事,他们绝对不会让野人领兵出征,为的就是限制中山侯攫取军功继续加官进爵!
    现在倒是好笑至极,眼瞅着马上舰队打造完毕,可以准备出海贸易了,结果突然间就爆发了一场叛乱,而且群臣还一个接一个地提议让中山侯领兵出战!
    这其中的猫腻,傻子都看得出来!
    朱厚照狠狠攥紧了拳头,看着眼前这些人,最后还是不得不颓然下旨。
    “下旨,拜中山侯为讨贼大将军,即刻领兵前去霸州平叛!”
    “三万京军战兵立刻动身,由武定侯郭勋统帅,赶去霸州与中山侯汇合!”
    下达了旨意,朱厚照就愤然拂袖离去,留下面面相觑的群臣。
    回到寝宫之后,朱厚照唤来了陈宽。
    “大珰!”
    “这些奸贼当真可恨!”
    陈宽也了解了事情原委,自然明白皇帝陛下因何动怒。
    为了那海贸利润,这幕后黑手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地掀起叛乱,置百姓朝廷于不顾,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其心可诛啊!
    上一次边雄、黄兴辅和朱懋恭等人就来了一回,暗中唆使怂恿白莲教造反作乱,结果现在才过去了多久,竟然又出现了这等恶劣的事情。
    “皇爷,厂卫正在清查通政司,揪出那故意扣下奏章之人!”
    “如果顺利的话,未尝不可顺藤摸瓜地揪出这些奸贼,将其斩尽杀绝!”
    陈宽脸上闪过一抹厉色,老太监这次也是动了真怒。
    “一定要将这些杂碎揪出来!”
    “否则朕咽不下这口恶气!”
    随着圣旨下达,锦衣卫立刻行动。
    不过他们自然分得清轻重缓急,眼下最为要紧之事,还是在于平定叛乱,因此通过锦衣卫的消息渠道,皇帝陛下的旨意很快抵达了山东。
    汤昊正在指挥将士们进行火器训练,左一刀立刻脸色苍白地冲了过来。
    “侯爷,出大事了!”
    “霸州刘六刘七叛乱,声势浩大,连克数城!”
    “陛下已经命您即刻动身前去霸州平叛,郭勋也带着三万战兵从京师出发了。”
    刘六刘七叛乱?
    汤昊闻言一怔,眼中闪过了一抹诧异。
    历史上好像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是问题在于此刻爆发这场叛乱,是不是有些太过巧合了?
    那些士绅缙绅,当真丧心病狂到了这种地步吗?
    他们就不怕人家真给大明王朝掀翻了?
    现如今这大明王朝,刘大夏曾经说过,军民困苦,民穷财尽,但距离彻底崩坏尚且有一段时间。
    这些士绅缙绅也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彻底崩坏,毕竟他们的基本盘可就是这大明王朝。
    如果真是坐视大明王朝被取而代之,那这些士绅缙绅就无法确保自己的既得利益。
    所以,这场叛乱,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
    第(2/3)页